为保证政策调整出的“空间”对不良资产管控的最大和最优效力,眼下应着力体现“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的原则,把正常贷款中“形式上有、实质上无”的各类僵尸企业贷款作为重点,确保这类不良贷款的市场出清。为此,需在提升、转化、重组和处置上综合发力,丰富和探索不良资产管控的方式与方法,增强商业银行行为和选择的自律性及运用政策窗口的紧迫性和自觉性。这样的金融生态,对防控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基础性和方向性作用。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拨备准备率由过去“固定刻度”(150%)到“区间幅度”(120%至150%)的调整变化,引起了市场各方的持续关注。静态分析,在其他因素不变情况下,如果选择监管指标的下限值(120%),客观上能释放商业银行的一块当期利润。因为贷款拨备的本质是依据不良贷款实际所进行的成本账务扣出,是对可能发生损失贷款的风险准备性资产。调低不良贷款拨备率,风险准备性资产就会通过账务核算回流的方式,转化为商业银行利润。
笔者认为,这次不良贷款拨备新规的“区间化”制度安排,反映了金融监管指导思想与原则的与时俱进,其着力点是从基础、过程和关键要素上,为管控金融风险提供弹性空间。可以预测到的情况是,商业银行一般会选择拨备阀值的下限(120%)作为操作目标,但这样做的主要目的不是释放利润而是释放不良贷款,以使我国金融生态中各类贷款形态(正常与不良)的反映和核算更为客观与真实。
相关推荐
- 张家港行2017年盈利7.63亿 不良率1.78%
- 金融界网站3月24日讯张家港行(行情002839,诊股)3月23日晚间披露年报,公司2017年实现营业收入24.13亿元,同比下降1.06%;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63亿元,同比增长10.68%;基本每股收益0.43元,同比增长2.3...
- 银行贷款 企业贷款 个人贷款 贷款 0